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法律研究

复利的计算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法律研究

2018-04-18

    近期,笔者在代理一起银行不良债权收购过程中,法院生效判决应支付复利,但在与银行计算和确认复利时,却产生了分歧。经双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进行研究后,终达成一致。

    复利的计算涉及计息基数、计息天数、利率标准,以下结合相关规定予以说明。

    复利的计算涉及到的部门规章主要是: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于1999年4月1日施行《人民币利率规定》、2004年1月1日实施的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》。根据《人民币利率规定》第二十条、二十一条规定,对贷款期内不能按期支付利息的,按贷款合同利率计收复利,贷款逾期后改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。根据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》第三条第一款规定,逾期贷款在借款合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%-50%;第三条第二款规定,对不能按时支付的利息,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。

    根据以上规定,复利=逾期利息×罚息利率×逾期天数/360天,罚息利率在贷款合同中均有约定。而贷款合同中涉及到的利息包括:

   (1)借款期间发生的应付未付利息;

   (2)本金逾期后,以应付未付本金为基数,按照罚息利率计算的罚息;

   (3)利息逾期后,以应付未付利息为基数,按照罚息利率计算的复利。

    针对借款期间发生的应付未付利息,支付复利并无争议,针对罚息,有较大争议。有一种观点认为,由于在期内约定利率基础上加收了30-50%的利息,加收部分利息属于惩罚性的利息,相当于违约金,在此违约金基础上再计收复利,相当于对违约金计收复利,因此只能以期内约定利率为准计收复利。

    根据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》第三条的规定,对于逾期贷款按罚息利率计收利息,因此利息包括了罚息。贷款逾期后,复利计算的基数应是罚息,而不应是期内约定利率。

    针对复利是否应计算复利,因为复利计算的基础是逾期未付利息,而根据《人民币利率规定》、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》规定,借款人应付利息为期内约定利息和逾期罚息,因此,复利不应作为复利计算的基数,即复利不应再计复利,不能利滚利。

    复利计算方式中的逾期天数按以下方式确定:

    1、期内未付利息。分为两种情况,期内未付利息,在期内计算复利时,应分别根据合同约定的结息周期确定当期应付利息,以该利息为基数从结息日次日起算复利。如果借款人在期内发生多个结息 逾期支付利息,则应分笔分结息日次日起算复利。贷款期满后,则借款人负有即时还款的义务,不再以合同约定的结息周期计算复利,从贷款期满之日次日即按全部未付期内利息为基数计算复利。

    2、罚息。因为罚息是针对逾期贷款,并未约定结息日,借款人随时负有还款的义务,因此罚息的复利的计算为从贷款期满后第二日起,以上一日的罚息作为基数每日计算复利,至还清之日将每日复利汇总就是总的复利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刘姚